[不是很重要的國文課]


#不是很重要的國文課


給荀子18分鐘,以〈勸學〉當成題目,他也能站上TED。


荀子〈勸學〉充分展現自己對於自然觀察與生活體驗的熱情,試著用具體事物描述抽象概念,說明「學」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與工具性,再闡述如何藉由環境選擇與心理素質製造優勢,又從累積、持續、專心三者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,最後勉勵眾人要等待成功的到來。


「為善不積邪,安有不聞者乎!」


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是:


「花若盛開,蝴蝶自來;人若精彩,天自安排。」


我認為課文如果結束在此,可能會是比較好的處理。因為荀子接下來陳述的是具體的學習步驟,認為從經書開始,再以禮書作結束,荀子更解釋禮是「法之大分,類之綱紀」,可從此分辨行為的合宜與不當,甚至當成是生活狀況的類比原則。


荀子強調:「學至乎禮而止。」


知識的終點是禮儀的建立。


套用電影〈金牌特務〉的一句話: 


"Manners maketh man."  「禮儀,成就不凡的人。」


荀子沒有穿上西裝,但一樣是將禮儀當成制服,制服需要合身的剪裁、舒適的質料,才能讓身體自在的行動;禮儀則是需要合理的學習、持續的累積,才能讓心靈自在的思辨。


但是,課本把這段刪掉大半,只告訴學生要「學到死」,而不是「學甚麼」,要以「聖人」為目標,卻忘記提醒學生要以「好人」為基礎。


因此,課本要刪就應該刪得乾脆一些,而不是將完整的文本變得支離破碎,讓教師與學生持續進行斷章取義的工作,一邊想盡辦法為荀子找一個解釋;另一邊則想盡辦法為荀子找一句髒話。


讓課文停在「為善不積邪,安有不聞者乎!」還有一個好處。


荀子在此之前使用不少例證說明道理,根本就是一道豐盛的類比拼盤,包括:


日常用品、交通工具、科學技術、自然景觀、動物植物、服飾穿搭、語言學研究,以及詩文歌謠等


如果讓荀子站上TED舞台,一定能以生動的舉例吸引觀眾目光,開枝散葉式的旁徵博引,18分鐘的「勸學」時間,會更像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菁華。


附帶一提


〈勸學〉引用《詩經》一句「尸鳩在桑,其子七兮。」

白話翻譯是「布穀鳥在桑樹上,有七個孩子。」


荀子用來當成「專心如一」的例證,但一般的成語典則是解釋成「平均如一」,兩者之間存在一些差距。


無論如何,到底布穀鳥有七個孩子怎麼牽扯到專心的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喬 的頭像

    小鈺國文

    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